# 用户画像的准则
- 统一化:统一标识用户ID,如使用手机号、微信号、微博等
- 标签化:给用户打标签,对用户行为进行理解
- 业务化:由用户标签,指导用户关联
用户唯一标识:用于用户行为的串联
对用户标签化,可以进行用户消费行为分析:
- 用户标签:基础信息如性别、年龄、地域等
- 消费标签:消费习惯、购买意向、是否对促销敏感等
- 行为标签:时间段、频次、访问路径等
- 内容分析:页面停留时长、内容浏览,分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用户画像是现实世界中的用户的数学建模
当得到了精准的用户画像,那么就可以为企业更精准的解决问题,业务推荐等
# 用户生命周期
- 获客:拉新,精准营销获取客户,找到优势的宣传渠道
- 粘客:场景运营,个性化推荐,提高用户使用频率,比如说可以通过红包、优惠等方式激励优惠敏感人群
- 留客:流失率的预测,降低流失率,顾客流失率降低 5%,公司利润提升 25% ~ 85%
# 用户画像建模过程
按照数据流处理阶段划分用户画像建模的过程,分为三个层,每一层次,都需要打上不同的标签。
- 数据层:用户消费行为的标签。打上事实标签,作为数据客观的记录
- 算法层:透过行为算出的用户建模。打上模型标签,作为用户画像的分类
- 业务层:指的是获客、粘客、留客的手段。打上预测标签,作为业务关联的结果
# 标签化的作用
数据挖掘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理 EB 级别的大数据,而是理解、使用这些数据挖掘的结果。 对数据的标签化能让我们快速理解一个用户、一个商品,乃至一个视频内容的特征,从而方便我们去理解和使用数据。
而数据标签化实际上是考验我们的抽象能力:如何将繁杂的事物简单化?